卡車之友網 首頁 > 深度評論 > 正文 返回 打印

2020年新能源物流車會增長還是下滑?

習恩   2019-12-26 10:55:52  電車資源

2019年只剩下最后幾天,往年的年底銷量高潮至今還沒有出現。據行業(yè)數據,1-11月新能源物流車上險數據總共只有3萬多輛,今年市場“滑鐵盧”似乎已經成為定數。


2020年被視為行業(yè)的關鍵之年,這不僅僅是因為補貼會在這一年退出,很多人將明年的市場情況視為新能源物流車的信號和風向標。


在今年補貼還算可觀的情況下,市場大幅“降溫”,補貼更少的明年,市場會增長還是下降?行業(yè)有幾種不同看法。


補貼退出在即 主機廠的不同反應
對于少數“有底氣”的車企看來,2020年補貼退出與否,并不是一件很大的事情。


“按照現在的補貼退坡的節(jié)奏,對新能源汽車的成本支持已不再是重點,并且到2020年,達到幾乎可以(算作)不用過多考慮的因素。”重慶瑞馳某市場人員表示。


瑞馳是最早進入新能源物流車領域的車企之一,經過幾年時間積累,已經在純電動微面領域占領了相當一部分市場。自從補貼退坡機制實施以來,瑞馳一直在淡化補貼對銷售的影響,到今年EC35Ⅱ的價格已經接近補貼退出以后的價格,高出大部分競品,但是依舊是熱銷車型之一。


因此在已經有準備的瑞馳看來,2020年補貼已經不是最重要的,路權和充電設施能否完善才是關鍵。


2020年新能源物流車會增長還是下滑?

 

1.webp (2).jpg
▲2019年11月新能源專用車產量排名


對比之下,一些后來車企要謹慎很多。東風小康近2年才進去市場,作為瑞馳的“堂兄弟”,其純電動微面EC36在進入市場后反響不錯,低調地在沒有路權的廣州上了一批客運版,沒有進入新能源專用車銷量數據。


在一位東風小康某位員工看來,從長遠來看,沒有補貼有利于加強產業(yè)鏈合作,提高技術能力,對新能源汽車是有利的。但是如果國補完全取消后,沒有很好的其他政策銜接,肯定會對生產企業(yè)、運營商、消費者三方都產生真空期。


因此,新能源物流車可以斷奶,但必須要給新能源物流車路權,否則沒有路權的新能源物流車很難與低價格的傳統燃油車競爭。


和東風小康一樣,大部分車企均認同補貼退坡機制,也表示對新能源物流車產業(yè)未來有信心,但是現階段如何發(fā)展,大部分企業(yè)都默契地選擇了“保守”打法。


首先,輕卡品牌態(tài)度最為明顯。2018年,輕卡動靜最大,同一年內上汽躍進、慶鈴、江鈴、開瑞等品牌同時進軍新能源市場,其中江鈴一次性推出了4000多輛凱銳EV,一躍成為純電動輕卡前三名。


但是今年,這些品牌新車上量并不多,除了吉利和東風上了一些車,大部分車企都在觀望市場行情,根據市場需求生產,臨近年終,目前這些車企并沒有囤車的跡象。運營商不敢買,車企不敢冒險生產,“輕卡不好賣,誰會愿意為了幾萬塊補貼,把十幾萬的車砸在手里呢”一位運營商表示。


不止輕卡,行情相對較好的微面也比較冷靜。


根據2019年的補貼政策,如果年底囤車,一輛40度電的微面可以獲得1.4萬的補貼,這對已經對價格“錙銖必較”的微面而言是一個不小的數字。


但是臨近年終,微面囤車的也比較少。往年一到年底,頭部企業(yè)都是幾千上萬的生產,記得2017年深圳運營商都是用大紙盒一箱一箱裝行駛證,深圳交委為了應對上牌高峰,特意將上牌時間延續(xù)到次年1月。


今年這種跡象已經不復存在。據行業(yè)數據,11月包括環(huán)衛(wèi)車在內,新能源專用車產量上千的企業(yè)只有4家,除了開瑞有2829輛,其他生產微面的瑞馳是1227輛、江西昌河是1043輛。


2020年市場究竟有多大,目前還沒有人給出答案,但是注定是不輕松的。


“別人囤車,我就不囤;別人不囤,我就上。”面對有限的市場,某銷量排名靠前的企業(yè)表示。


下降或增長 行業(yè)有不同看法
2020年補貼退出在即,對于明年市場預測,行業(yè)有不同看法。


某行業(yè)人員認為,明年新能源物流車不但會繼續(xù)增長,而且還會大爆發(fā)。他的理由主要有以下五大方面:


首先從行業(yè)大局來看,新能源是國家的戰(zhàn)略性產業(yè),目前傳統燃油汽車已經觸及天花板,汽車產業(yè)需要新的增長動力,因此新能源將C位“出道”,全球車企發(fā)展電動車就是佐證。


其次從產業(yè)環(huán)境來看,經過幾年時間的發(fā)展,新能源物流車已經今非昔比,用戶的認知度和用車環(huán)境都大大上升;以前制約新能源發(fā)展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基礎設施不完善,現在國家重點扶持基礎設施建設,將大大推動新能源物流車的應用與發(fā)展。


從補貼方面來看,明年是新能源補貼的最后一年,雖然不及往年多,但是有總比沒有好,因此運營商一定會抓住最后機會上車。


從市場角度來看,目前2015年和2016年那批老車已經到了退役階段,這些舊車的退出會給新車騰出一部分空間,帶來市場需求。


此外最重要的一點是,政策和路權越來越清晰,這是新能源發(fā)展的關鍵因素。目前越來越多城市加入到推廣行列,例如成都、長沙、西安等城市已經出臺了明確的路權政策,安陽、濮陽等三四線城市也開始加入進來。


除此之外,他還提到一個重點,目前已經公布了2批綠色示范城市名單,一共有46個城市加入,這些城市在新能源物流車的推廣上是有考核要求的,且不說第二批,至少第一批的驗收之年就是2020年,這些城市為了完成目標,一定會采購車輛,因此明年市場會大爆發(fā)。


對此,有行業(yè)人士提出了相反意見。


“今年,我國汽車出現了幾十年以來的首次下滑,國家不可能放著已經工作掙錢的“大兒子”不管,去重點扶持還在成長中的“小兒子”,因此明年新能源政策和路權可能會放緩。”某行業(yè)專家表示。


他以成都市場為例,“明年成都將取消燃油車入城資格證,雖然政策已經頒布,但是不可能真的做到一刀切,因為城市貨運要正常運轉,百姓要生活,如果一刀切肯定會有人鬧。”。


再從眼前最緊迫的,也就是車輛價格問題來看,三電的價格無法下降到理想程度,目前車企已經“漲聲”一片。問題是,現在電車的價格已經是油車一倍甚至更多了,如果再漲價,電車自身的使用優(yōu)勢將蕩然無存。


2020年新能源物流車會增長還是下滑?

 

2.webp (1).jpg
▲第一批綠色示范城市目前考核排名


還有人指出,目前已經有二三十萬的保有量,第一批市場已趨向飽和,但是政策和路權能否為新能源物流車打開新的市場空間,目前還是一個未知數。


“政策和路權能否執(zhí)行到位,目前還是一個疑問。以綠色示范城市為例,這個考核要求是有多方面,如果頒布了政策,不執(zhí)行有什么用?你看安陽推廣情況又如何?”,一位主機廠員工郁悶地表示。


據了解,他所說的安陽是河南的一個地級市,在2018年入選了第一批綠色示范城市,此后在新能源物流車推廣方面出臺了運營補貼和路權等相關政策。


根據12月19日交通運輸部公布的考核績效,安陽的成績是0.58,在第一批22個綠色示范城市中,排名第7,在長沙、太原等15座城市之前,按理說推廣成績應該不錯。


但事實是,從進入名單的一年半以來,安陽新能源物流車推廣量不足50臺。顯然,政策和路權沒有起到明顯的刺激作用。


“像安陽這種城市,普通貨運司機一年工資不一定有5萬,不吃不喝,要用兩年的工資才買一輛(純電動)微面,在經濟實力面前,任何政策和路權都顯得蒼白無力。”該行業(yè)人士表示。


2020年新能源物流車市場趨勢
從上文不難看出,2020年新能源物流車市場焦點在于;政策和路權。政策和路權能否及時接盤,執(zhí)行力度如何將決定明年的市場情況。


據了解,目前有越來越多的三四線城市出臺了長期或短期的路權政策,在燃油車限行的基礎上,給與新能源物流車通行權益。


但是這些政策的出臺能否推動當地新能源物流車發(fā)展?三四線城市蘊含哪些商機?又有哪些推廣障礙和發(fā)展策略呢?


2019年12月26日,“電車資源運營經銷商總裁班第十期分享會·汕頭站”暨“廣東和瑞承年會”將于廣東省汕頭市舉行。本期總裁班互動沙龍上運營經銷商將針對“二三線城市如何推廣新能源物流車”、“2019年已到尾端,運營發(fā)展情況如何?2020年有何發(fā)展規(guī)劃?”等多個話題,一起探討后補貼時代新能源物流車發(fā)展策略。



/dynamic/201912/1577329026503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