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年前,當(dāng)年還年輕貌美的王月霞經(jīng)熟人介紹與同村的侯大哥喜結(jié)連理;楹蟛痪茫藭r還只能稱得上小侯的新郎官為了能讓新婚的妻子及家人生活的更好一些,毅然奔赴“前線”,成為中國三千萬卡車司機洪流中的一員。
滄海桑田,20余年一晃時光如梭,歲月雖然在王月霞曾經(jīng)美麗的臉龐留下了些許滄桑,但卻難以掩蓋她時光靜好的幸福光芒。在她看來,愛情和風(fēng)花雪月、海誓山盟無關(guān);愛情就是真心誠意的兩口子踏踏實實的過日子,相濡以沫與同甘共苦。
幾天前,《卡車之友網(wǎng)》記者在山城重慶采風(fēng),偶遇正在路邊卸貨的王月霞。開朗愛笑的王月霞說,為了能夠陪伴照顧老公,三年前自己辭掉了當(dāng)?shù)氐墓ぷ鳎瞎珜B毰芷鹆撕颖焙惖街貞c的貨運專線。
之前老公在外跑車,王月霞一直擔(dān)心老候的起居生活與安全,可那個時候三個孩子還小,離不開媽媽,現(xiàn)在孩子大了一些,所以自己就辭掉了廠里的工作給老公幫忙。一方面相比其他的陌生人押車,老公會更安心舒適一點;另一方面,作為賢內(nèi)助,自己人提貨、收錢、看車、倒車、蓋雨布等雜活,總能省下一筆錢。特別是在運輸行業(yè)不景氣的今天,省下的就是賺到的,王月霞和老候都懂得這個再淺顯不過的道理。“我們一般到了宜昌就將卡車開到船上,走水路,這樣,還可以省下不少的錢。”
雖然之前很少跟車,但王月霞卻也總聽老候念叨,說,今夕不同往日,僅僅雇一個跟車的,管吃管住還得給3000元多,請一個副駕則價格更高。“我們拉的一些貨物都是螺絲、軸承等的,一些機械標(biāo)準(zhǔn)件。這些小零部件,我跟車搭把手不在話下,再說,和前幾年前相比,現(xiàn)在的運費這么低,我出點力不算什么。”
跟車前,王月霞在家鄉(xiāng)當(dāng)?shù)氐牧鹆吒G廠上班,聊起那個時候的一些事,王月霞很開心,她說,以前上班一年也能有三萬多的工資。那時候的老板很器重她,將公司比較重要的庫管工作交給了她。“有提貨的司機經(jīng)常會給我紅包,讓我安排多給他裝點琉璃瓦,但如果真那么做,我對不起廠里,端人家的飯碗,就不能收這樣的黑心錢。做老板也不易,做什么事情都要換位思考,多為別人考慮。”王月霞說自己雖然是個粗人,但“勿以惡小而為之”的道理自己還是懂得。在她看來,人只有心如規(guī)矩,才能志如尺衡;人只有平靜如水,才能正直如繩。
不跟不知道,一跟嚇一跳。“以前不跟車的時候,總以為老公在外面開車瀟灑快活,把家里的所有負擔(dān)都交給了我。跟了車后才發(fā)現(xiàn),他們風(fēng)餐露宿,更不容易。”眼角濕潤的王月霞說,之前,自己對丈夫多少還有一些怨懟和埋怨,跟了車,自己才真正體會到司機這個行當(dāng)生存不易。
押車的工作看似很悠閑,卻有著常人難以忍受的無助與孤單,更何況一個女人出門在外總有些不方便。吃不好、睡不好。為了要省錢,夏天他們煮一些面條總是將就著沒一頓飯菜。冬天,雖然可以吃久一些從家里帶來的咸菜,但主食除了面條,還是面條。吃,既然能夠湊合,睡,自然也就更不講究了。“一般都是睡在車上。夏天主要是沒辦法洗澡,身上粘熱難熬,穿了幾天的衣服也沒法換。冬天的西南地區(qū),潮濕寒冷,我和我老公就各自睡在兩個大臥鋪上互相鼓勵。”王月霞說,好在跟了他們七年的歐曼重卡,看起來雖然有些破舊,但質(zhì)量總體還算不錯,臥鋪不僅寬敞,駕駛室也能夠講究湊合。“最近老公想換輛新的歐曼超級卡車,可一想到換掉這輛跟了我們七年的老歐曼,總有些舍不得。”在王月霞的心里,這輛跟著他們風(fēng)里來雨里去的老歐曼不是沒有情感的一堆老舊的機器,而是與他們夫妻二人日夜兼程的好兄弟、好伴侶。
然而,魚和熊掌從來都不能兼得。王月霞和老公常年出車,孩子們卻因為缺少父母的照顧而被迫留守家鄉(xiāng)。最初,孩子們對王月霞夫婦也有想法,整天打電話,“有時候一個月都不回一趟家,小孩子想得哭,動不動就問我,媽媽,你啥時候回來?我想你了。好在,現(xiàn)在他們都長大了,知道我們兩人不易,也都習(xí)慣了。”王月霞說,職業(yè)的特殊性,讓她和老公充滿了現(xiàn)實的無奈。要么陪孩子,要么陪丈夫。毫無疑問,這對任何一個女人,都是異常艱難的二選一難題。好在,如今的生活也算是苦盡甘來,剛剛高中畢業(yè)的大兒子也跟車跑長途,雖不在同一輛車上,但由于運輸路線地點相同,總能夠相互照顧。此外,逐漸長大的老二、老三也乖巧懂事,在家跟著公婆讀初中。
王月霞的老公老侯兄弟三人,他是老大,下面還有兩個弟弟,平常的工作也都很忙。王月霞是個感恩的人,她說,已經(jīng)六七十歲的公公婆婆雖然早已過了退休的年齡,但如今,他們不僅不能頤養(yǎng)天年,還要在家照顧王月霞以及老候兄弟家的幾個孩子。“光中午就要做6個孩子的飯,年齡這么大了,還要洗衣服、種地。孩子的爺爺也奔七了,可平時一有空就外出找點零活補貼家用。”王月霞說,自己給公公說了好多次,你們沒有錢,自己會出錢養(yǎng)活他們的,可執(zhí)拗的公公和婆婆從來都不聽,還是按照自己的能力付出著。說到這,開朗的王月霞早已淚眼婆娑。
子欲孝而親不在或許是人生最無助的悲情故事。王月霞說,娘家的父母如今早以入土為安,她希望能在自己的有生之年,讓公公婆婆生活的更滋潤一些。“公公婆婆家沒有女孩,我自己一直希望能像姑娘對待自己的爸爸媽媽一樣對待公公婆婆,可不曾想,因為要照顧老公,自己的孩子卻還讓他們照料。”王月霞說,每每月朗星稀的夜晚,夜不能寐的自己和老公就會嚎啕大哭,“現(xiàn)在有的時候想想感覺自己很對不起老人,所以,只要一回家,家里的所有活,我夠干,就是想讓二位老人多休息休息,過幾天好日子。”
正如一首歌曲所唱的那樣“有風(fēng)才有雨,有云才有霞。”從認識到現(xiàn)在,20多年來,王月霞與老候夫妻二人雖然由于生活所迫聚少離多,但內(nèi)心從沒有因為距離的遠隔產(chǎn)生隔閡。因為他們深知,彼此的牽掛才是支持努力奔向夢想生活的動力。同住一個屋檐下,有愛才有幸福的家。
是的,再寒冷的冬天也會過去,冰消雪釋的春天就在不遠處。再熱的夏天也會過去,麥浪翻滾的秋天就在眼前。堅持過了這些難忍的寒冬酷暑,王月霞一家的生活會更美好。那時候,他們應(yīng)該會有更多的時間回到老家邯鄲,與父母兒女相聚言歡。
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