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雖三戶能亡秦,豈有堂堂中國空無人!”自古中國,危難之時,從不乏英雄兒女。盡管他們出身不同,貧富有別,文化錯雜,但都改變不了那一顆共同滾燙火熱的中國心。因為這一共同身份,所以他們在困難面前不畏犧牲,永不低頭。面對這次來勢兇險,波及深遠,前所未見的武漢新型冠狀病毒,他們再次挺身而出,患難與共。
秋姐正是這批英雄兒女中的一名奇女子。時下,她與老公一起正用一輛15米長的解放J6P,滿載一車冷藏蔬菜從云南拉往武漢參與救援。在遼寧葫蘆島市綏中縣長大的秋姐,典型的東北性格,快言快語間盡顯直爽豪氣,一下子就可以拉進嘮嗑的疏遠距離。
記者與秋姐聯(lián)系上的時候,恰值中午,秋姐已經(jīng)開著貨車來到貴州省境內(nèi)(恰好是記者的家鄉(xiāng)),而此時的天氣,群山峻嶺之間早已布滿霏霏冷雨,寒氣逼人,溫度一直在零度上下徘徊,云貴高原的特殊凍人氣候在這一節(jié)骨眼上瘋狂起舞,令人禁足。雖然周遭環(huán)境并不利于遠行,但是為了及早把這批蔬菜送到武漢市民的手里,讓后者可以在封城物資短缺之際吃上新鮮菜,秋姐盡可能的節(jié)省作息時間,連吃午飯也是把車暫時停在路旁,直接在駕駛室簡單做點糊口下肚。
做飯間隙,秋姐微信告訴記者:“這段時間疫情嚴重,一路走來很多地方都封路了,天氣也不太好,晚上下霧,白天落雨,很多以往開的商店也關(guān)了門,所以也買到什么東西,加上又為了趕時間,抓緊把蔬菜送到武漢,所以每一頓飯只能湊合點,F(xiàn)在采訪的這個時間,我們早飯都還沒有吃,得趕緊把物資送到,很多武漢人還等著急用呢。”
別看秋姐是女性,卻在貨運這個行業(yè)已經(jīng)干了11個年頭,一手大車技術(shù)那是手拿把轉(zhuǎn),輕松駕馭。她現(xiàn)在手里的解放J6P,雖然新買不久,才一個月左右,但是跑的里程數(shù)差不多將近兩萬公里。“當(dāng)初看中這車是因為它是大品牌,節(jié)油,在全國服務(wù)網(wǎng)站多,好維修,值得卡友信賴,所以就沒猶豫。解放是全國第一品牌,我家養(yǎng)車十來年了,從一開始買的九米六,到13米,再到現(xiàn)在的15米冷藏車,從單車到掛車,用的全是解放卡車。”
秋姐主要是運送瓜果和蔬菜,平常的線路并不固定。“哪里有貨就跑去哪里,勤跑總比懶著等貨好。”單程跑上兩三千公里是秋姐的家常便飯,她一直在全國各個省市經(jīng)營著自己的跑貨生涯。“有時候接單也接得遠,只要價錢劃算。記得最遠的時候跑上五六千公里,從云南的口岸出發(fā),跑到新疆的霍爾果斯口岸。”一路走南闖北的風(fēng)光,不但開拓了秋姐的人生視界,也錘煉了秋姐的生活意志,讓她相信在這個世界上,傷悲只是暫時的,只要愿意付出,擁有自信,生活總會迎來幸福。
正是對生活一直有著熱情,所以這一次武漢疫情爆發(fā)以后,秋姐在手機上看到相關(guān)緊急救援訊息,就立刻與老公義無反顧地加入了運輸物資大軍中。“原本我們是大年初一從老家裝蘑菇拉去貴陽,到達貴陽后擱哪兒也沒有等到什么貨,剛好看到昆明有一批需要拉去武漢參與救援的救災(zāi)物資,我們覺得危難面前,應(yīng)該盡一份責(zé)任,所以想也沒有想,就直接從貴陽開著車趕去昆明裝貨。”
秋姐送往武漢的這批緊急物資,是河南的幾個商人集資在昆明購買的,總共一次性買了很多車蔬菜,正在網(wǎng)上召集志愿者,秋姐是第一個報名參與的。這一趟橫跨數(shù)省,山高水長的長途公路貨運,秋姐分文不取,義務(wù)免費負責(zé)托運。
“這次義務(wù)去武漢,并不是為了搏什么獎賞或是名聲,全國人民都積極參與這場戰(zhàn)斗,身為中國人,我們只是干了自己應(yīng)該干的事。”秋姐老公說,“通過去武漢的這次特殊經(jīng)歷,也想洗禮自己,提高經(jīng)驗,增長見識。”
雖然此去武漢存在千難萬險,甚至有生命危機,但秋姐和老公還是完美踐行自己作為一名卡車人的愛國原則。“有風(fēng)險就有風(fēng)險,我們大家都養(yǎng)有孩子,看著武漢那么多人忍受疾病困擾,確實挺揪心的,去武漢,也給自己孩子們留點寶貴的精神財富,同時也宣誓一下,我們卡車人在為國家,為武漢做著貢獻。”
中國民間俗諺說:“夫妻雙雙把家換,你織布來我耕田。”可以說,中國的任何一對夫婦都想過上平安快樂的日子,這也是一種最為祥和樸實的生活寫照,但總有一些始料未及的風(fēng)波會出現(xiàn)。而這,只會讓恩愛的夫妻更加恩愛,更加親密。面對這場武漢疫情,秋姐這對恩愛如一的夫婦就始終不分離,兩人攜手開車送貨去武漢,一起承擔(dān)生活的風(fēng)風(fēng)雨雨。
“我們開卡車是夫妻檔,搭檔開車已經(jīng)11年,車子開到哪里,兩口子就到哪里。”對于這風(fēng)雨患難的11年,秋姐夫婦已然形成了很好的默契。這一次義務(wù)驅(qū)車送物資馳援武漢,兩人誰都沒有回絕。在秋姐夫婦看來,對的事,不用說,彼此的一個眼神,一個動作,雙方都能夠心領(lǐng)神會,照辦無疑。
如果說當(dāng)初秋姐夫婦相識相愛于江湖,更多的是愛情為主。那么,輾轉(zhuǎn)滄海十余年,在有過苦,有過笑,有過孩子之后,愛情的背后,承載的更多是濃得化不開的綿綿親情。正是因為這份由時間沉淀的特殊親情,所以秋姐夫婦在人生道路上不離不棄,攜手創(chuàng)下了許多故事。
千年前,同樣是在荊楚湖北,士大夫屈原慨然高唱道:“日月忽其不淹兮,春與秋其代序。”
中國歷史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其間四季更迭,變化無常,但每一次歷史的傷痕,都會催生出很多時代人物。他們或許身居高位,早享大名,或許是販夫走卒,隱于民間,卻都不約而同地沒有回避,主動應(yīng)對。毫無疑問,3000萬卡車司機群體正是其中的典型代表。這次春節(jié)期間武漢疫情爆發(fā)以后,許多卡友放棄回家團圓,不遠萬里開車奔走一線為武漢支援。
本次接受《卡車之友網(wǎng)》專訪的秋姐夫婦剛好是這支大軍中的一份子,他們遠走他鄉(xiāng),義赴國難,為了就是武漢能早日恢復(fù)健康,中國能吉祥安康。國家國家,有國才有家,秋姐夫婦所做的,正是每一位國人值得效仿和倡導(dǎo)的。采訪最后,秋姐說,“武漢好,中國好,大家才是真的好。加油,武漢!加油,中國!”
(最新報道:秋姐夫婦目前已經(jīng)把第一車蔬菜安全送到武漢發(fā)放,由于還是沒有找到運輸志愿者,所以他們飯也沒顧上吃,就直接連夜開車返回昆明運送第二車救援物資,請看《卡車之友網(wǎng)》后續(xù)跟蹤報道。)
(備注:照片和視頻全部由秋姐提供,再次感謝秋姐,秋姐夫婦一定要注意安全!您們辛苦了,全國卡友為您們點贊。。。
驗證碼: